行行摄摄| 牡丹花开动沈城
(北国网讯 记者王世海)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沈城。连日来,沈城牡丹花纷纷开放,吸引大批市民观赏,成一时盛况。

沈阳市园林植物标本公园牡丹花开引来许多游人。
在沈阳市园林植物标本公园,各色牡丹于五一之后陆续开花,往来游观者络绎不绝,其中,几株紫癍牡丹更是色泽艳丽,玉笑珠香,尤其夺人眼目。
据了解,牡丹品种繁多,色泽亦多,以黄、绿、肉红、深红、银红为上品,尤其黄、绿为贵,其中紫癍牡丹为名品,与中原牡丹、西南牡丹、江南牡丹,并称我国四大牡丹,因花瓣上有独特的紫斑而闻名,又因花色不同,可细分为二三十个品种。紫斑牡丹是长得最高、最修长的牡丹,可达二三米,洛阳牡丹、菏泽牡丹是草本植物,而紫斑牡丹是木本植物,可多年生长。

紫癍牡丹。
沈阳故宫文溯阁附近牡丹园中,一片国色天香。这些皇家园林中的牡丹,花朵饱满硕大,花瓣层层叠叠,红的、粉的、白的……色彩丰富,美不胜收,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,更显艳丽。红墙碧瓦,富贵荣华,花朵与古建交辉,更多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感。

花丛中留美颜。
据一级作家、文化学者徐光荣介绍,牡丹为花中之王,原产陕西,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,为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,不仅广布国内,还早已引种世界各地。牡丹作为药用植物记载于汉魏时吴晋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作为观赏花木栽培,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。

徐光荣表示,说起牡丹与诗词的渊源,尤为深厚久远,古人吟诵牡丹的历史要比栽培历史长得多。牡丹进入诗歌早在《诗经》里就开始了,距今已2400多年。在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里,牡丹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。据初步收集,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有400余首,以唐、宋两朝为最多,留下270余首。
牡丹诗词内容广泛,有的诗人赞赏牡丹花明艳华丽,雍容富贵,如李白的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”,宋代欧阳修在一首咏白牡丹的七绝中,用蟾精雪魄来比喻:“蟾精雪魄孕云荄,春入香腴一夜开。宿露枝头藏玉块,暧气庭面倒银杯。”有的诗人描述统治阶级赏花作乐,如唐代卢纶写道:“长安豪贵惜春残,争赏街西紫牡丹。”白居易则在《买花》中以一种批判精神深刻写道:“一丛深色花,十户中人赋!”有的诗词则表达了诗人们爱花、种花、惜花、忆花的情景。欧阳修在《洛阳牡丹图》中,写洛阳人爱花的境况:“客言近岁花特异,往往变出呈新枝。洛人惊夸立名字,买种不复论家资。”陆游写了他栽牡丹、赏牡丹的生活乐趣,如在《栽牡丹》中,他说道:“携锄庭下掘苍苔,墨紫艳红手自栽。老子龙钟逾八十,死前犹见几回开”。唐代白居易因言获罪,贬为江州司马,受到冷遇,闷闷不乐,在《白牡丹》写道:“白花冷淡无人爱,亦占芳名道牡丹。”借花抒情,表明心志。

象征着富贵吉祥的牡丹也是中国画画家喜爱的表现物象。辽宁省侨联书法家协会主席、国画家周波表示,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作《洛神赋图》摹本中,可见洛水边牡丹盛开,北齐画家杨子华官居将军,却善丹青,也曾画过牡丹。
唐代起,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专门画科。在周昉创作的《簪花仕女图》中,宫女们头上带着的硕大花朵,就是牡丹花。盛唐时期,出现了一批牡丹画家,其中边鸾堪称代表,他所画牡丹,花朵红淡,赋色润泽,可以乱真。
牡丹画在宋代获得较大发展,宋徽宗赵佶未做皇帝之前,就喜好书画,即位后,带头写字作画,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。他在《彩禽啄虫图》中所画牡丹勾勒填彩,工笔细腻,加上其自创的书法瘦金体书法,显得画书相彰,细腻匀称。
明代是牡丹画创作的又一高峰,涌现出了大量画家,特别是徐渭,尤其引人注目。他在诗文、戏剧、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,为我国大写意画宗师,在美术史上地位极高。徐渭有多幅牡丹画作传世,看似草草,骨韵皆备,情意淋漓,气势豪放,真正的写意牡丹画在徐渭笔下出现了。
清末书画家吴昌硕擅长写意花卉,由于他书法、篆刻、功底深厚,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。吴昌硕晚年多画牡丹,风格豪放浑厚,花朵红艳灿烂。
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,出身贫寒,作过农活,学过雕花木工,以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,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。齐白石的牡丹,重在精神境界表达,为天香写照,为国花张神。
图片:记者王世海摄
责编:刘 新
审核:徐晓敬
1、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。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,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、复制、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,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。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,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。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2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北国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北国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,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